「理论」 上回我们讲到大调可以拆解成七对相邻二度的和弦组合,并用其来铺垫调式和声。在七对和弦组合当中,有一对在旋律演奏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这对和弦就是III、IV级和弦。如果我们把两个和弦都转化成七和弦的话,就变成是IIIm7和IVM7和弦。对于调性明显且和声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比如在即兴演奏传统爵士乐,或是演奏或编写使用了复杂爵士和声的流行乐时,我们就可以仅仅用这两个和弦来构建全曲的旋律。 如果你了解过一些和弦叠置(Superimpose)以及上层结构(Upper Structure)的概念的话,就会知道,我们在演奏旋律时,大脑思维的和弦名字可以不同于伴奏和声中的和弦名。比如,当伴奏和弦进行到CM7时,我们思考的旋律却可以是基于Em7的。这是因为Em7弹奏的是CM7的3、5、7、9音,相当于旋律是围绕着CM9展开的。这巧妙地避开了根音,而突出了9度色彩音。但听众并不会知道你其实思考的是Em7。 同样的道理, 我们也可以把IIIm7和IVM7和弦叠置到大调的七个和弦级数上,见下图。在伴奏和弦进行到I、III、VI级时,我们的旋律可以弹奏IIIm7和弦;当和弦进行至II、IV、VII级时,则旋律可以基于IVM7和弦;而当和弦进行到V级时,则两个和弦都可以用在旋律上。 「实践」 让我们把这个思路套用到爵士标准曲《Autumn Leaves》上看看。对于大调2514进行,我们可以在IIm7与IVM7上用IVM7思考,在IM7上用IIIm7思考,V7则既可以用IIIm7也可以用IVM7。 小调251进行相当于736,我们可以在VIIø7上用IVM7思维旋律,而在III7、VIm7、VI7上用IIIm7思考。 这样子,我们就把七个和弦的切换简化成了两个和弦的切换。相比一个和弦一个音阶的烧脑快速切换,这种演奏思维方式在调性中更易思维。仅在调性变换时,才需要切换思维框架。此思维方法既可以让我们在和弦切换时顺畅地勾勒出voice-leading的运动轨迹,又可以让初学者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同时也帮助培养了和弦叠置的演奏思维模式,实现了一举多得。 当然也不要过于依赖本方法,因为这对和弦勾勒出的和声过于和谐,且由于没有引入调外音,所以在属功能和声上缺乏足够的张力。But again, 瑕不掩瑜。
「练习」 下面就拿一首你喜欢的爵士类的曲子来练习仅用III、IV级和弦即兴演奏吧~
0 评论
「理论」
上一回我们讲到拆解大调,并提供了五声音阶+三全音的方式来制作旋律。今天我们再来提供一种拆解大调的思路。 大调有这么一个规律:任何大调音阶都能被拆成一个调内七和弦搭配其上方二度的调内三和弦,或者说只需要两个和弦就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调音阶出来。 比如说,三级七和弦中的四个音3 5 7 2,加上四级三和弦4 6 1的三个音,就组成了完整的大调七声音阶。同样的七级七和弦7 2 4 6搭配一级三和弦1 3 5也能构成完整的大调音阶。 符合上述条件一共有七组和弦。这七组和弦各自之间各有各的和声特色和功能。比如二级和弦和三级和弦是一对忧伤小和弦的组合,而四级与五级是一对大和弦的组合,其中四级是梦幻的大七和弦。 和弦组合 功能 IM7, IIm 主,下属 IIm7,IIIm 下属,主/属 IIIm7, IV 主/属,下属 IVM7, V 下属,属 V7, Vim 属, 主 VIm7, VIIo 主,属 VIIø7, I 属, 主 「实践」 从功能上看,每个和弦组合中都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调内功能,因此只要来回游走于组合中的两个和弦,我们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大调功能的变化,当然功能上明显地反差也来源于两个和弦不共享任何一个音。这就给我们的演奏有了发挥空间。这种基于二度的和弦进行在为了长时间保持和弦张力,突出某个调式的特征音时特别适用。 与传统和声避免平行五度的思路不同,上述的二度进行在演奏调式音乐中反而适合用平行五度来减少和声进行的动力,削弱属功能和弦的终止感,让和声有一直飘在那里的感觉。 「练习」 反差产生美。当你的副歌用了非常华丽的和弦进行时,不妨在写主歌的时候利用上述的思路,仅用两个和弦来铺垫你的和声进行吧~ 「理论」
前几讲我们始终以音程组合为核心来探索大调音阶并获取灵感,接下来几讲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继续头脑风暴——我们要来拆解大调。 提问:已知大调一共有七个独特的音,那么请问一共有几种拆分大调的方式? 回答:876种。 解释:我们可以把大调拆成3+4的两组,拆成2+3+2的三组,甚至拆成1+1+1+1+1+1+1的七组,也就是把大调彻底拆成了独立的七个音。如果你学过一些组合数学的话,可能会知道贝尔数计算的就是所有可能的分组方式的数量(如果你对数学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搜一搜“第二类斯特林数”)。对于七个元素,贝尔数是877。除去把大调自己分成唯一的一组这个无用的解,我们就得到了大调一共有整整876种拆分方式! 你可能会疑惑,做这道数学题的意义在哪里?在于解放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对大调的利用手法及认知。下面我就来举一个最基础的实战例子,在接下来的几讲中还会分析更多典型的案例。 「实践」 我们可以把大调拆解为两组,一组为五声音阶1 2 3 5 6, 另一组为构成三全音的4和7。 当你在即兴演奏或者是编写旋律的时候,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厨师,你正准备炖一锅咖喱鸡块,五声音阶就是你的食材,是鸡腿,是土豆,是胡萝卜;而那对三全音则是调味料,是咖喱块,是胡椒粉。如果你喜欢重口味,那么你可以在食材中撒上很多的调味料来增加刺激。而如果你喜欢清淡的口味,那么你可以在你的菜肴中少放一些作料,让食材自身的味道散发出来。 同样的,你可以以五声音阶作为你旋律的底料,并适当的往里添加4或7作为色彩音提升乐句的有趣性。而音乐优于厨艺的一点则在于它是时间的艺术,你可以随着时间调整作料的比例。你可以缓缓地往底料中撒胡椒,逐渐增加口味。你也可以突然的扔一整瓶胡椒,又突然的把所有的胡椒都给洗掉,产生强烈的戏剧性。 只要你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调味比例,你的音乐就会变得有意思起来。而有意思,就是对音乐作品再好不过的褒奖了。 「练习」 今天就尝试着用上述这种以五声音阶为主,4和7为辅的思路来创作你的音乐吧。 「理论」
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下大调音阶中七个音的半音趋近音。半音趋近指的是在演奏目标音之前,先弹奏其上方或下方小二度的那个音(即半音趋近音),然后再解决回目标音。使用半音趋近可以使乐句形成短暂的离调,是常用的往音乐中添加调外音的装饰手法。 由于半音趋近音可以通过半音移动的方式回归到调内音阶,以类似终止式里面4->3或7->1的方式将刚刚形成的不协和的张力解决释放掉,因此这种方式不会彻底扰乱颠覆乐句的调性,过渡较为自然。 大调一共有7+7=14种趋近调内音级的可能: 从下方趋近包括:7 -> 1、#1/b2 -> 2、#2/b3 -> 3、3 -> 4、#4/b5 -> 5、#5/b6 -> 6、#6/b7 -> 7 从上方趋近包括:#1/b2 -> 1、#2/b3 -> 2、4 -> 3、#4/b5 -> 4、#5/b6 -> 5、#6/b7 -> 6、1 -> 7 可以注意到,除了3-4与7-1相互之间的移动是在调内完成的,其余的10组都是从调外音半音移动到调内。这里面包括了所有五个大调的调外音#1/b2、#2/b3、#4/b5、#5/b6、#6/b7。也就是说,仅使用半音趋近的手法,你就能把大调的演奏扩展到平均律中所有十二个音了。 「实践」 在练习音阶模进时,我们可以尝试添加趋近音。下面我以12, 23, 34, 45, 56, ...这样的两个音为一组的模进来举例。我们可以在每一组的第一个音前面添加一个下方或上方的趋近音,这样就会分别构成:712, (#1)23, (#2)34, 345, (#4)56, ...,或者是(b2)12, (b3)23, (434), (b5)45, (b6)56, ...。 我们也可以以每一组里的第二个音作为目标音来添加趋近音,这样就会形成1(#1)2, 2(#2)3, 3(3)4, 4(#4)5, 5(#5)6, ...,或者是1(b3)2, 2(b4)3, 3(b5)4, 4(b6)5, 5(b7)6, ....。 发现没有?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练习的大调模进一下就翻了好几倍。 「练习」 挑选一个常见的大调音阶模进型,尝试给其每一组中任意一个音添加趋近音,并用你的乐器弹奏出来。 「理论」 今天讲一讲怎么把本系列中的内容运用到具体的某一个调子上去。这里申明一下,本系列中的内容都是基于首调唱名法来展开的,对于习惯固定调唱名的朋友有些内容可能并不适用。 另外作为特例,吉他可以通过平移固定的手型任意地变调,仅需定位根音就能取巧地找出其他的调内音来,所以前几讲关于音级和音程的知识都可以直接施展到吉他上。 然而,其他大多数乐器都是一个调一种指法,因此仅仅熟悉音级和音程知识是不够的的,实施起来还涉及到要把音级翻译成音名或按键的步骤。下面是从思考调内某级和弦开始一直到把它弹奏出来的思维流程图: 首先,我们要根据音阶知识找到和弦中所含的调内音级;接着要把每个音级翻译成音名;最后,再根据对乐器的掌握,把具体的音名给弹奏出来。 整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思考环节,也就是说有三个思维瓶颈。这三个环节的处理越是轻松、越是下意识,整个过程就越迅速。反过来,三个环节越是费神烧脑子、越是耗带宽,整个过程就越缓慢卡顿。对于初学者来说,三个任务都需要推导,会消耗大量脑力。而随着琴艺的进步以及对乐理的熟稔,我们最终希望能够做到将三个过程统统转化成潜意识里自动处理的低功耗任务。 「实践」 上一讲,我们已经提供了如何通过训练提升第一个环节的思维速度。接下去,就是如何训练第二和第三环节了,思路和第一个环节很类似,就是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进行重复。顺序组合越多样,练习效果就越好。 对于音名的翻译,掌握五度圈非常有帮助。我们应该要熟练地背出顺逆五度圈的音名顺序,能够推导并逐渐背出每个调号中有几个升降号,分别是哪几个音带有升降号。这样在学习调内音名时,我们潜意识里面至少已经隐隐约约地能感觉到那个音带有升降号,而哪个音没有了。 十二平均律决定了音乐中有十二个调号。考虑到Cb/B大调,以及F#/Gb大调的异名同音,我们一共可以有14组大调可以练习。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所有的调内音名是一个庞大到吓人的任务量,因此我们需要有策略性地选择从哪些调开始学习。 对于非爵士类音乐爱好者,建议从五度圈的右侧,也就是带有升号的调号开始啃。而对于爵士爱好者们,我们的常用调则一般是在五度圈的左侧,也就是带有降号的调。等熟悉了几个最常用调后,再一点点消化不常用的调号也不迟。 当你选好调号并思考过每一个音级对应的音名之后,就要开始打乱顺序进行练习了。你可以制作小卡片,随机抽取来练习。你也可以用上一讲中的方法设计出一个音级循环方式,并尝试把它翻译成音名。比如,我们可以用调内三和弦的四度循环135, 461, 724, 357…来练习B大调音阶。我们知道B大调中1=B, 2=C#, 3=D#, 4=E, 5=F#, 6=G#, 7=A#,因此音级翻译过来就是B(D#)(F#), E(G#)B, (A#)(C#)E, (D#)(F#)(A#)…往往经过一周时间的练习,你就会感受到自己反应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并不那么费力了。 而对于第三个环节的图像记忆涉及到把音名与指板位置进行关联,练习方法如出一辙,就是用不同的顺序组合来练习找音。你可以用音名随机生成器来练习,也可以顺着五度圈的音名顺序来练习。我再重申一遍:顺序组合越多样,练习效果就越好。 「练习」 那么现在,就根据上面的思路给自己设计规划一套训练日程吧! |
王蕴藉@知乎吉他乐理老师,《乐理101》、《吉他恋爱手札》专栏作者 历史Archives分类Categories |